諸葛亮功勞蓋世,權(quán)傾天下,然而畢生不受不污,廉潔自律。他的高風(fēng)亮節(jié),讓人感動至深。 在《又與李嚴書》中,諸葛亮說:“吾受賜八十萬斛,今蓄財無余,妾無副服?!?,也就是講,他家里沒有存款,妻子連件像樣的換洗衣服也沒有。 而在《自表后主》一文中,諸葛亮寫到:“初奉先帝,資仰于官。不自治生。今成都有桑八百株,薄田十五頃,子弟衣食,自有余饒。至于臣在外任,無別調(diào)度,隨身衣食,悉仰于官,不別治生,以長尺寸。若臣死之日,不使內(nèi)有余帛,外有贏財,以負陛下?!边@其實是諸葛亮的一份家庭財產(chǎn)申報單?!吧0税僦?,薄田十五頃”,按照漢代和三國時期的官俸制度,這是一個很低的數(shù)字。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妻舅叫陰識,家有四千七百余頃,比諸葛亮多出45倍?!白拥芤率?,自有余饒”,是指諸葛亮的家人在黃氏帶 而在《自表后主》一文中,諸葛亮寫到:“初奉先帝,資仰于官。不自治生。今成都有桑八百株,薄田十五頃,子弟衣食,自有余饒。至于臣在外任,無別調(diào)度,隨身衣食,悉仰于官,不別治生,以長尺寸。若臣死之日,不使內(nèi)有余帛,外有贏財,以負陛下?!边@其實是諸葛亮的一份家庭財產(chǎn)申報單?!吧0税僦?,薄田十五頃”,按照漢代和三國時期的官俸制度,這是一個很低的數(shù)字。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妻舅叫陰識,家有四千七百余頃,比諸葛亮多出45倍?!白拥芤率?,自有余饒”,是指諸葛亮的家人在黃氏帶領(lǐng)下從事種植和蠶桑等農(nóng)事活動,可保溫飽無虞。至于自己的衣食起居,自然靠官俸維持。而“不別治生,以長尺寸”,顯然是指俸祿之外,沒有別的生計,不搞經(jīng)營,也不依靠別的收入發(fā)財致富。 諸葛亮病危時,立下遺囑:死后葬在漢中定軍山,喪事力求節(jié)儉,依山為墳,墓穴只須能放一口棺木,棺木中不得放任何陪葬品,自己也只穿平時便服。這就是一代名相的最后要求。 “內(nèi)無余帛,外無贏財”,諸葛亮以自己一生的行動實現(xiàn)了他清正廉潔的理想,他的廉潔自律,在蜀國官吏中起到了積極作用。史載,他任用的官員,大多勤于政事,廉潔自律。例如,名將姜維 ,住宅十分簡陋,家里也無多余的錢財;而鄧芝不僅生活儉樸,家無私產(chǎn),連妻子也“不免饑寒”,死時,也是“家無余財”。 |